
4341 手执滤纸片的一端用另一端轻轻地将附于电极上的剩余溶液吸干,或用被测溶液洗涤电极,然后将电极浸入被测溶液中轻轻摇动试杯,使溶液均匀。
4342 温度器拨在被测溶液的温度20±3℃位置,按下读数开关,电表指针所指示的即为溶液的pH值。
4343 测量完毕后,复按读数开关,使电表指针退回pH=7位置,用蒸馏水冲洗电极,以待下次测量。
44 测试结果
测试结果取三个试样测定数据的平均值,精确至01。
5 表面张力试验方法
51 仪器
a. 界面张力仪(构造示意见图2);
b. 分析天平(称量200g,分度值01mg)。
52 测定原理
铂环与液面接触后,在铂环内形成液膜,提起铂环时所需的力与液体表面张力相平衡,测定液膜脱离液面的力之大小。
53 试验步骤
531 配制1%或5%浓度的外加剂溶液。
532 用比重瓶或液体比重天平法测定该外加剂溶液的密度。
533 将仪器调至水平,把铂环放在吊杆臂的下末端,把一块小纸片放在铂环的圆环上,把臂之制止器打开,把放大镜调好,使臂上的指针与反射镜上的红线重合。
534 用质量法校正。质量法是在铂环圆环的小纸片上放上一定质量的砝码,使指针与红线重合时,游码的前后移动达到调整结果。
535 在测量之前,应把铂环和玻璃皿很好进行清洗彻底去掉油污。
536 空白试验用蒸馏水作标样,测定其表面张力,测定值与理论值之差不得超过2%。
537 把被测溶液倒入盛样皿中(离皿口5~7mm),并将样品座升高,使铂环浸入溶液内5~7mm。
538 旋转蜗轮把手,匀速增加钢丝扭力,同时下降样品座,使向上与向下的两个力保持平衡(保持指针与反射镜上的红线重合),直至环被拉脱离开液面,刻度盘上的读数便是表面张力P,重复三次,测量读数精确至01mN/m。
54 结果计算
541 溶液表面张力σ……按式(6)计算:
σ=F·P………………………………………………………(6)
校正因子F按式(7)计算:
式中:σ——溶液的表面张力,mN/m;
P——游标盘上读数,mN/m;
C——铂环周长2πR,cm;
R——铂环内半径和铂丝半径之和,cm;
d——空气密度,g/mL;
D——被测溶液密度,g/mL;
r——铂丝半径,cm。
542 试样数量不应于三个,每个试样测定不少于三次,结果取平均值。
543 在相同操作人员和相同仪器条件下误差不得大于平均值的2%,在不同操作人员和不同仪器条件下误差不得大于平均值的5%。
6 泡沫性能试验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混凝土外加剂溶液因外力作用形成的泡沫特性及泡沫稳定性。
61 改进罗氏泡沫仪法
611 仪器
a. 秒表;
b. 改进罗氏泡沫仪(构造示意见图3)。技术要求:直径4000±005mm,高度9000±01mm;刻度额定值1mm相适于1256mL;管子必须笔直。
612 试验步骤
6121 在20±3℃的室内把泡沫仪安装在坚固稳定的支架上,使泡沫仪保持垂直。
6122 配制1000mL外加剂溶液,浓度为05%,10%,将配好的溶液放在恒温室内使之达到室温。
6123 沿泡沫仪的管壁缓缓加入50mL已恒温的外加剂溶液(注意不要引起泡沫),使溶液流满下刻度线。
6124 在泡沫移液管中,吸入已恒温的被测溶液200mL(至上刻度线处),关闭塞子,下端插在泡沫仪上端插口处。
6125 开启P的塞子,使液体自由落下与下端的溶液相冲而引起泡沫,至全部200mL溶液流完后,立即开启秒表计时。
6126 读数与记录
a. 记录液体刚流尽时,产生泡沫的最大体积;
b. 记录T分钟剩余泡沫的体积(一般为3min);
c. 记录泡沫全部降至刚露出液面时的时间。
613 结果表示
a. 起泡力:产生泡沫的能力,用最大泡沫体积表示,mL。
b. 消泡时间:泡沫从最大体积降至刚露出液面的时间,以min或s表示。
c. 剩余泡沫百分率。
剩余泡沫百分率按式(8)计算:
V1
A(%)=------×100……………………………………………(8)
V
式中:A——剩余泡沫率,%;
V——泡沫最大体积,mL;
V1——Tmin后,剩余泡沫的体积,mL(时间T由外加剂品种决定,一般可分3min)。
d. 起泡力低消泡时间短的外加剂溶液,无法计算A(%)以消泡时间表示泡沫稳定性。
e. 试样不应少于三个,结果取平均值,测量误系允许±2mL。
62 机摇法
621 仪器
a. 摇泡机(构造示意见图4);
b. 具塞量筒(100mL);
c. 容量瓶(500mL);
d. 移移管(20mL);
e. 秒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