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行业绿色转型步伐需加快
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防水行业绿色转型步伐需加快

2018-09-04 10:4721490

当前,“绿色”已经成为我国发展的重要理念之一。近年来,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同时加大了环保监督检查力度,给企业敲响了警钟。传统工业企业节能减排,向绿色转型成为潮流,防水行业也不例外。


但当前,防水行业的节能减排之路仍面临不少障碍,如果不能加快步伐,将对企业甚至全行业发展产生不良影响。正因如此,必须全方位入手,尽快实现材料生产、施工、应用等各个环节绿色低碳,进而推进全行业向绿色转型升级。


防水材料生产企业被限产


近日,陕西西安市政府印发《西安市“铁腕治霾·保卫蓝天”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以下简称“方案”)及《西安市2018年“铁腕治霾·保卫蓝天”“1+2+22”组合方案(办法)》的通知。其中,《西安市“铁腕治霾·保卫蓝天”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提出到2020年,西安煤化工、石油化工等高耗能、高排放行业企业将全部搬迁或关停。


在方案中,西安将推进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作为污染防治的重要任务。全市禁止新建、扩建燃煤发电、燃煤热电联产和燃煤集中供热项目,禁止新建、扩建和改建石油化工、煤化工、水泥、焦化项目。


按照计划,西安全市煤化工、石油化工、焦化、水泥(不含粉磨站)、陶瓷(不含以天然气为燃料)、保温材料、防水材料等行业企业限制50%产能。2018年,城市六区及阎良区上述行业企业全部搬迁或关停。西咸新区及其他区县、开发2020年上述行业企业全部搬迁或关停。到2020年,基本建成“无煤化”城市。


事实上,不仅西安,江苏徐州、辽宁多地也出台了相关政策,对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行业提出了环保升级、异地搬迁甚至是完全关停的要求。


而国务院2017年颁布的《“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明确了“十三五”节能减排工作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更是给工业企业戴上了“紧箍咒”。


根据国务院要求,一方面要推进工业污染物减排,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全面推进现有企业达标排放,出台涂料、油墨、胶黏剂、清洗剂等有机溶剂产品挥发性有机物含量限值强制性环保标准。加强工业企业环境信息公开,推动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建立企业排放红黄牌制度。


另一方面,到2020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15年下降15%,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50亿吨标准煤以内。全国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2001万吨、207万吨、1580万吨、1574万吨以内,比2015年分别下降10%、10%、15%和15%。全国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比2015年下降10%以上。


如果防水企业不能顺应这股环保潮流,尽早做好准备,那么将要面对的可能不只是限产,甚至会是被彻底淘汰。


问题多多阻碍行业绿色转型


当前,虽然有《建筑防水卷材行业准入条件》《建筑防水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等政策、文件对防水行业环保提出了要求和相应指导,但当前行业的节能减排之路仍旧存在不少阻碍。


仅以沥青类防水卷材为例,其在生产需要大量使用沥青、滑石粉等原辅材料,在生产过程中容易产生沥青烟、工业粉尘和挥发性有机物污染,这些污染物直接排放会严重影响环境,因此提高污染物的收集率和去除率,减少沥青烟、粉尘、VOC等污染物排放量,保证车间排放的气体能够达到甚至高于国家环保标准,是防水行业必须高度重视并有待解决的问题。


但现实却是由于行业内正规企业数量有限,而大量的无证企业常在SBS改性沥青卷材生产过程中,不顾产能质量,用废胶粉代替SBS改性材料,配以大量的废机油为溶剂;还有的为进一步降低成本,加入更多的石粉,迫使沥青加热温度必须提高到200℃以上,加大了沥青烟气的处理难度,造成沥青烟气、废胶粉和废机油以及大量的污水恶臭在大气中弥漫,严重影响环境。


此外,由于烟气处置等环保设备价格不菲,日常运行和维护也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和物力。因此,许多财力有限、对于环保认知不足的企业,出于对生产成本和企业利润的考量,不愿意在环保方面进行投入,甚至不愿让已经安装的设备发挥应有的作用。


防水材料生产出来的终极目的是使用,因此,防水行业向绿色转型不仅仅表现在材料的生产上,还有材料的应用、施工技术和生产设备中。


在防水行业内素来就有“三分材料,七分施工”的说法,如果能够由专业人员进行施工,不仅能够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废气等排放,更有利于提高建筑质量,降低建筑物未来运营过程中的能耗。


但是,在我国,由于防水工程造价仅占工程总造价的2%左右,再经过层层分包和转包,让原本就不富余的资金更显捉襟见肘。这就使得大量的防水工程落入了有挂靠关系但无资质的施工队手中,其价格虽然便宜,不但施工过程中极易造成污染,且工程质量也无法保证,后续装修也会导致资源浪费。


全方面加速促转型


“绿色”已经成为我国未来发展的主旋律之一。当前,环保给防水在内的诸多建材行业节能减排提出了更高要求。而行业要想生存,实现长远发展,必须顺势而为,积极行动。


有专家曾表示,一方面,政府要出台一系列的鼓励政策,像支持种植屋面、光伏屋面那样,支持低碳防水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淘汰质量低劣、技术落后、污染环境的防水产品,缩小与发达国家防水材料技术的差距;制定低碳防水推广应用的经济激励政策。从供应端看,对低碳防水新材料、新技术的研发、生产和使用,应研究和制定财政补贴或信贷、税收优惠政策。从需求端看,对购买符合标准的低碳住宅,应在国家住宅消费政策中加以考虑和引导。


另一方面,政府出台相关产业政策引导企业淘汰落后产能,集中进行设备的节能环保改造,使企业能耗下降,环保达标,走低碳环保、节能减排之路。


防水企业作为行业生产与发展主体,更需要积极行动,通过提高企业的环保水平,促进企业和行业转型发展。


防水企业应当加大研发创新力度,提升生产设备和工艺水平,减少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烟尘等污染物的同时提升防水材料的质量和性能。企业也可以积极对标外国先进的企业,引进并学习先进的技术工艺、设备等,以降低污染物排放,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不仅如此,企业还应从源头入手,在原材料的选用和运输上下功夫,减少在这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大气、水等污染,顺势提升产品品质。


此外,行业协会作为业内最专业的社团组织,也应发挥相应的作用。协会可以配合政府有关部门积极开展监督抽查等工作,通过树立环保标杆,曝光违法违规企业,引导企业关注环保问题。此外,协会还可以通过制定和提升防水行业准入和生产的社团标准,以标准提升全行业的环保水平,倒逼行业转型升级。


正如多位专家所言,防水行业还远没有摆脱粗放型管理和能源消耗型、环境污染型的生产模式,这在一些中小型防水企业中表现得尤为明显。环保压力虽然与日俱增,但也为防水行业提供了一个改变的理由。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机遇。如果能把握机遇,防水行业实现转型发展指日可待。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湖北建筑防水行业谋划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桂春芳表示:“2019年,湖北省建筑防水协会将继续坚持质量提升工作主线不动摇,推动湖北防水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不懈怠,贯彻落实《湖北省建筑防水工程技术规范》不马虎,支持石首建筑防水材料质量提升示范区建设不停步,提升行业服务水平和能力不满足,开创湖北防水行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带领湖北防水行业为建国70周年献上一份优异的成绩单。”

0评论2019-04-083413

2018年1-12月防水行业经济分析
1-12月,规模以上企业生产的沥青类防水卷材产量同比增长4.29%,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4.8%,利润总额同比增26.6%。

0评论2019-02-272492

打假!“宏源”之争,“傍名牌”潍坊宏源胜诉!
现今,“傍大牌”的现象在各行业频频出现,致使很多消费者云里雾里,对这些真假品牌和商标产生混淆。市场上出现的假冒品牌不计其数,例如康帅傅、麦肯基、火牛、八个核桃等假冒品牌。因此市场上出现了一首专门讽刺“傍名牌”现象的打油诗:“卡丹”到处有,“狐狸”漫街走;“老人”头被偷,“鳄鱼”全国游。

0评论2019-01-0815094

第三届防水行业未来领袖高端论坛举行
12月18日,“防水行业未来领袖高端论坛”在成都召开。

0评论2018-12-272299

以品牌建设促防水行业发展
近年来,企业的品牌建设越发得到了国家层面的关注,政府有关部门希望企业能够借助品牌打造,加大创新力度,提升服务能力,坚守诚信经营,提高产品品质,进而实现企业从无品牌到有品牌,从有品牌到创名牌的转变,推动行业转型升级。

0评论2018-11-282384

“大数据佐证”防水行业千亿市场、小企业加速退出
从大数据看防水行业:千亿市场规模得以佐证,近三年小企业加速退出。

0评论2018-11-162277

防水行业升级方能助推城市“更新”
防水工程作为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在城市进行改造、更新的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当前,行业存在的种种瓶颈问题事实上阻碍了城市更新的步伐。因此,行业转型升级,助力城市更新刻不容缓。

0评论2018-10-302587

马太效应初显 建筑防水行业“强者愈强”
防水行业是一个小行业,但是防水工程的优劣与建筑结构、建筑寿命,以及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然而,建筑渗漏率居高不下,“非标”产品充斥市场、假冒伪劣屡禁不止却一直困扰着行业的健康前行。

0评论2018-10-192422

主动守住防水行业的底线
防水行业是一个小行业,但是防水工程的优劣与建筑结构、建筑寿命,以及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然而,建筑渗漏率居高不下,“非标”产品充斥市场、假冒伪劣屡禁不止却一直困扰着行业的健康前行。

0评论2018-10-172414

深化防水行业节能环保技术创新应用
“在碧绿的青山下,高高的烟囱冒出青色的沥青烟气,远远就闻到了刺鼻的气味,实在是大煞风景。”在近日北京举行的第二届建筑防水行业节能环保绿色创新大会上,中国建筑防水协会副秘书长尚华胜讲述了他参加原国家质检总局组织的对防水卷材生产许可证证后监管工作时在某个防水企业看到的一幕。他表示,尽管这并不是普遍现象,但不可否认,防水行业确实存在一些环保不达标的现象。

0评论2018-10-113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