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 BS 8414-1窗口火试验
例1:
1.保温系统的构造
外保温系统为胶粉聚苯颗粒贴砌聚苯板外保温系统
2.试验条件
1)环境条件:根据BS 8414-1,试验开始时的环境温度应在(20±15)℃的范围内,试验之前任何方向的空气流速不得大于2 m/s。试验时测得的环境温度为8 ℃,空气流速低于2 m/s。
2)试验火源:试验用火源为规则码放的方木条,码放后的尺寸为1.5 m×1.0 m×1.0 m。点火采用经石油溶剂油浸泡后的纤维板条,点燃堆积的木材。
3)温度测点:根据BS 8414-1,水平线1、2分别设有8个测点,如图7所示。对于每个测温点位置有3个热电偶,分别位于保温层中心(编号I)、保护层中心(编号M)、整体构造外部(编号E),如图4所示。另外在燃烧室的窗口及内部分别设置了6个热电偶,环境设置了2个热电偶。温度测点总数为56个。
图3 测点位置编号示意图 图4 构造测温布点及编号示意图
4)试验监测:试验过程中,除温度测点外,还从3个不同的方位对火源和墙体的受火面进行了摄像。
3.试验结果
1)试验进程与观察现象
点火开始后,数据采集与观测约40 min。期间,主墙和副墙受火面无脱落及燃烧现象,试验过程中墙体表面出现少量火焰,但未见蔓延,也未发现其它异常现象。图5、6所示为试验过程中,系统的受火状态。
图5 贴砌聚苯板系统试验过程中的受火状态 图6 贴砌聚苯板系统试验后的保温层状态
2)温度曲线
①水平线1的温度曲线:如图7所示。
a 水平线1外部
b 水平线1保护层
c 水平线1保温层
图7 水平线1外部、保护层和保温层温度曲线
③水平线2的温度曲线:如图8所示。
a 水平线2外部
b 水平线2保护层
c 水平线2保温层
图8 水平线2外部、保护层和保温层温度曲线
例2
1.保温系统的构造
外保温系统为聚苯板薄抹灰外保温系统,按照《膨胀聚苯板薄抹灰外保温系统》(JG 149-2003)的要求制作。基本构造为:使用聚苯板粘结砂浆将80 mm厚的聚苯板粘结在基层墙体上(40%粘结面积),表面批抹抹面胶浆(3~5 mm)后压入耐碱涂塑网格布,再刮柔性耐水腻子,刷饰面涂料。
聚苯板薄抹灰外保温系统窗口火实验后的结果见下图9、10
图9 聚苯板薄抹灰系统的受火状态 图10 聚苯板薄抹灰系统试验后的状态
2.温度曲线
①水平线1的温度曲线:如图11所示。
a 水平线1外部
b 水平线1保护层
c 水平线1保温层
图11 水平线1外部、保护层和保温层温度曲线
③水平线2的温度曲线:如图12所示。
a 水平线2外部
b 水平线2保护层
c 水平线2保温层
图12 水平线2外部、保护层和保温层温度曲线
例3
1.系统构造
硬泡聚氨酯复合板外保温系统的层面构造参见图13。构造特点如下:
1)系统的保温层为1200×600×20mm的硬泡聚氨酯复合板,与基层墙体的粘贴参照《硬泡聚氨酯保温防水工程技术规范》(GB50404-2007)及《硬泡聚氨酯外保温工程技术导则》的要求进行,采用点框法粘贴,粘贴面积大于40%,保温板与基层墙体的粘贴(保温板之间相互贴实)有空腔构造,在非火灾条件下,空腔是不贯通的,系统无分仓构造。
2)保护层总厚度约8~10 mm,其中抹面砂浆(抹面胶浆)层的厚度约6mm,瓷石饰面层的厚度约2~3mm。
3)试验模型的窗口顶部的底面采用约10mm的抹面砂浆。
4)试验模型墙体的边角部位玻璃纤维网格布翻包加强。
5)系统内部未设置防火隔离带。
图13 系统层面构造示意图 图14 系统层面构造温度测点示意图
硬泡聚氨酯复合板外保温系统窗口火实验后的结果见下图15、16
图15 试验后系统表面的状态 图16 试验后的保温层状态
2.墙体温度曲线
墙体水平线1和水平线2的测点温度曲线见图17~图20。
图17 Level1外部热电偶测点温度曲线
从图18和图20可以看出,尽管水平线1和水平线2墙体表面在火焰的作用下处于高温状态,但水平线2硬泡聚氨酯复合板的测点温度远低于水平线1硬泡聚氨酯复合板的测点温度。
图18 Level1保温层热电偶测点温度曲线
图19 Level2外部热电偶测点温度曲线
图20 Level2保温层热电偶测点温度曲线
例4:
1.系统构造
膨胀玻化微珠保温防火砂浆复合聚苯板外保温系统的层面构造参见图21。
1)系统的保温层为900mm×600mm×65mm的阻燃型模塑聚苯乙烯(EPS)保温板,聚苯板的拼接与锚固按JG149–2003《膨胀聚苯板薄抹灰外保温系统》的要求进行,采用点框式粘接,粘结面积约30%,锚固钉的锚固有效深度为40mm,保温板与基层墙体的粘接(保温板之间相互贴实)有空腔构造,在非火灾条件下,空腔是不贯通的,系统无分仓构造。
2)保护层总厚度约25mm±3mm,其中膨胀玻化微珠保温防火砂浆的厚度约20mm,抗裂砂浆层的厚度约3mm,腻子涂料饰面层的厚度约2mm。
3)试验模型的窗口顶部的底面采用约50mm的膨胀玻化微珠保温防火砂浆。
4)试验模型墙体的边角部位玻璃纤维网格布翻包加强。
5)系统内部未设置防火隔离带。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