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座零能耗建筑奠基
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全国首座零能耗建筑奠基

2008-04-06 20:5118940
4月6日,综合运用多项先进节能环保技术的现代化新型建筑――东亚大厦在浙江绍兴滨海工业区奠基。东亚大厦是由浙江东亚置业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的2幢28层商务大厦,该大厦集大型商场、酒店、商务办公为一体。大厦设计由法国著名建筑设计师Denis Laming等组成的设计组完成。据统计,建筑能耗占我国总能耗的30%以上,在能源日趋枯竭,气候变暖日趋严重的今天,节能环保已经成为全世界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东亚大厦的设计能耗接近于零,将成为一座十分完美的节能环保型示范建筑。

  大厦的外立面全部采用Low-e中空玻璃,这种玻璃对太阳光谱有选择性透过功能,能透过我们所需的可见光,又能反射全部的红外、远红外和紫外线,使大厦内既有很好的自然采光又能隔热保温,节省空调和采暖费用,此外还具有很好的隔音效果,可以为大厦营造安静舒适的办公和居住环境。

  大厦的屋顶将安装大面积太阳能薄膜电池板,这不但能提供大厦照明所需的电能,在日照条件较好的夏秋季节还能向电网供电,作为太阳能发电站并网发电。这种新型的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高,耐老化,易维护,造价低。

  大厦充分利用地热调节温度,几乎不需要使用额外的空调和采暖设备。地表一定深度以下温度恒定,相对于地面温度,地下冬暖夏凉。大厦在基础以下埋设了金属管道与大厦内暖通管道相连,冬天为大厦内部供暖,夏天则为大厦降温。

  大厦还充分利用了景观设计,屋顶花园、空中花园等可形成阴影并起到蒸发作用,缓解城市“废气污染”与“热岛效应”。大厦还选用高效节能灯具,系统纳入楼宇自控系统,根据建筑使用条件和自然采光状况采取分区,分组分时段控制措施,酒店大堂、走廊等公共区,采用夜间定时降低照度的控制系统。同时,大厦及周围设计了雨水收集和净化系统,用收集的雨水供绿化浇灌和卫生间冲洗。

  该建筑在设计中充分运用多种特种玻璃,在大厦内办公居住感觉明亮通透、安静舒适。大厦体现了未来派风格、国际化时尚和中国文化特色的完美融合,功能与形式的完美结合,大厦将成为现代节能环保示范工程。

  据悉,该公司所属浙江东亚控股集团的另一家公司――浙江东亚工程玻璃有限公司的研发团队经过近四年努力开发出的国内首条年产200万平米的高性能镀膜玻璃生产线也在同一天举行了投产仪式。这标志着我国建筑节能玻璃生产工艺和装备制造技术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打破了德国和美国企业长期垄断我国节能玻璃生产技术的局面。该公司第二、三条生产线也已开工建设,计划于2009年1月投产,届时该公司低辐射镀膜节能玻璃的年生产能力将达到600万平米,占我国节能玻璃总产能的10%以上。

来源:千龙网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上海市装配式建筑“十四五”规划印发
上海市装配式建筑“十四五”规划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2021年11月一、“十三五”装配式建筑发展评估1(一)“十三五”

0评论2021-11-229877

句容开展绿色建筑专项检查
为贯彻落实绿色建造理念、推广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近日,句容市建筑节能技术服务站对全市200多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共计33个在建项目进行了绿色建筑专项检查。

0评论2021-11-209099

建筑低碳不能只盯着建筑节能
要实现“双碳”目标,建筑行业的发展路径依次是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零能耗建筑、产能建筑。在此过程中,建筑节能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我国对于建筑节能的领会和贯彻程度非常深,相关体系也较为健全。不过,除了节能,建筑低碳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方向——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0评论2021-11-169272

呼和浩特:新建建筑全部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记者从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获悉,为进一步加强建筑节能管理,推动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呼和浩特市日前出台《呼和浩特市建筑节能和

0评论2021-11-169185

在‘双碳’背景下,中国建筑节能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建筑行业是决定一个城市碳中和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因此,在‘双碳’背景下,中国建筑节能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中国建筑节

0评论2021-09-2412096

广东东莞市住建局解读装配式建筑实施有关事项
为进一步推动新型建筑工业化,不断提升住建品质,9月14日,广东省东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以下简称住建局)发布《关于补充明确

0评论2021-09-2411228

“双碳”时代!内蒙古自治区着力推动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发展
8月17日,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召开政策例行吹风会,相关部门就《关于加强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

0评论2021-08-1911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