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坚持统筹考虑。统筹经济、社会、环境与城市协调发展,统一谋划城镇、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文化、安全等各种要素;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同步推进中心城区、县城、小城镇和新农村各层次规划;统筹城市地上与地下两个空间,加快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因地制宜建设地下停车场、人防等设施,保障城市安全。(2)坚持绿色发展。实施空间“多规合一”,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构建适应绿色发展的城乡体系;推广绿色建材应用,提高建筑节能标准;推广装配式建筑,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保护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绿色美丽城镇。
(3)坚持补齐短板。大力推进“百万安居工程建设行动”“百镇建设行动”、海绵城市建设和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有序拓展城市发展空间,进一步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着力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