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北京建筑节能情况详解
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2016北京建筑节能情况详解

2016-08-19 10:0715260

一、全国建筑节能整体形势

推进建筑节能,有利于从根本上促进资源能源节约和合理利用,对缓解资源环境压力、发展循环经济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我国建筑节能起步较晚,从2005年才开始全面推行建筑节能标准,近年来在推广建筑节能技术、建立相关标准体系、加强立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建筑节能成效显着,为国家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做出重要贡献。但是,目前全国城镇既有建筑中不节能建筑占比依然较高,建筑节能整个体系还不完整,存在建筑节能理念宣传不够,圈内热圈外凉,部分城市建筑节能发展缓慢,重建筑节能设计轻施工、监理、竣工验收环节的管理,建筑节能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不小差距等突出问题。

2015年,我国绿色建筑保持强劲发展势头,获得绿色建筑标识的项目数量大幅增加。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公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10日,全国绿色建筑标识项目累计总数已有3636项,其中2015年新增1098项,创历年同期新高。绿色建筑的快速发展,与政策的大力扶持密不可分。截至2015年底,全国共31个省市编制了绿色建筑实施方案,并采取多种类型的强制政策、鼓励政策,部分省份还将发展绿色建筑提升至法律层面。但是,由于我国从2008年才开始逐步推广绿色建筑,目前仍存发展水平和质量不高、总量规模偏少、地区发展不平衡、大部分停留在设计阶段等问题,绿色建筑的综合效益尚未充分发挥。

推进住宅产业化、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建设领域实现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2015年,我国住宅产业化得到很大发展。顶层设计进一步完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关于印发建筑产业现代化国家建筑标准设计体系的通知》,意味着推行产业化首次有了国家标准设计体系,为产业化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各地政府高度重视,继续加大扶持力度,相关政策不断出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30多个省市出台了专门的指导意见和配套措施。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一改早先的观望态度,纷纷顺应大趋势试水产业化,积极推广预制住宅、装配式建筑理念,加大研发力度,努力开拓市场,加速推进产业化发展。在各方的共同推动下,产业化住宅面积大幅增长,行业整体呈现良好发展态势。2015年全国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大概在3500万到4500万平方米之间,近三年新建预制构件厂约100多个。全国已有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56个,住宅产业化试点城市11个。当然,相比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国内住宅产业化还处于初级阶段,整体进程较为缓慢,在完善技术标准、构建全产业链、突破关键技术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北京建筑节能整体情况

2015年,北京市新建节能建筑标准水平和数量保持全国领先,老旧小区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超额完成任务,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可再生能源建筑继续增加,全市已纳入实施产业化计划的项目面积超过计划任务,全装配式住宅规模居全国首位。

在多年的发展实践中,北京市逐步走出了一条符合首都城乡建设需要的绿色化发展道路。通过全面推进新建建筑节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农宅建筑节能改造、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公共建筑节能运行管理、推广绿色建筑和住宅产业化等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建筑节能取得明显成效,当然还存在一些不足,体现在以下方面:


建筑节能与建材相关政策实施较好,一些工作有待继续推进。北京市自2013年在全国率先实施75%的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以来,新增城镇民用建筑严格按照节能标准设计施工,节能民用建筑占比居全国前列。


2015年,民用建筑节能专项验收备案新增民用建筑3008.64万平方米,其中居住建筑1680.84万平方米,公共建筑1327.8万平方米;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1240.45万平方米,超额完成目标任务,有效降低了能源消耗,提高了居住舒适度;新开工建设太阳能热水系统建筑应用面积1406.07万平方米,呈现稳步增长趋势。全市范围内搅拌站专项检查中,抽检合格率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绝大部分搅拌站已按新标准进行环保升级改造。全市建设工程领域预拌砂浆推广应用步伐加快,使用量显着增长,供应企业明显增多,但在工程基坑处理、轨道交通工程、家庭装修工程中仍存现场搅拌混凝土或砂浆的现象。此外,建筑节能专项工作仍以政府驱动为主,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主要依靠财政资金投入,市场活力相对不足。对公共建筑业主和产权人缺乏有效管理,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推进缓慢。建材供应企业市场行为信用评价实施不够理想,要在建材行业树立诚信意识、实现市场行为信用管理任重道远。
绿色建筑发展走在全国前列,但面临一些制约发展的障碍。近年来,北京市积极推动绿色建筑发展,领先全国开展新建建筑绿色建筑一星全面普及要求,累计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项目数量和面积居全国前列,继续申请获得运营标识的项目占设计标识项目的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目前,形成了涵盖绿色建筑设计、施工、验收、评价全过程的标准体系,创建了一批影响力大、辐射性强的绿色建筑创新示范项目,形成了一批具有良好技术能力和资质信誉的设计、咨询一体化企业,绿色建筑从单体建筑向绿色园区的扩展促进了规模化发展。当然,在深入推进绿色建筑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来自产业内部和外部环境的障碍,如绿色建筑技术应用与成本控制不够协调,设计方案与实际运行之间存在差距,激励措施及约束机制尚不完善,技术支撑能力有待提升等,需从宏观政策体系、技术规范标准及企业自身能力建设等层面协同推进。

住宅产业化从试点期过渡到推广期,但仍存一些问题和不足。随着保障性住房实施住宅产业化全覆盖和住宅产业化要求纳入土地供应条件的政策落地,北京市住宅产业化的实施范围进一步扩大,并由鼓励为主的试点期过渡到政策要求为主的推广期。相关标准体系已趋完善,围绕住宅产业化设计、生产、施工和建设管理,发布实施7个北京市地方标准和一批技术管理要求和导则。技术创新成效明显,完成30余项住宅产业化关键技术和成套技术的研发,多项重要技术已在保障性住房、新农村建设中推广应用,示范和引领作用较强。初步形成集研发、设计、生产、施工和运营管理为一体的住宅产业化集团,行业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当然,住宅产业化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例如,现行招投标、施工、验收等管理制度针对传统现浇建造方式,对住宅产业化适用性不强,有待进一步创新;计价依据和规范相对缺乏,成本增加问题有待厘清;设计、生产、施工等环节衔接不够,产业链条有待整合;市场主体能力有待加强,消费者认可度有待提高。

三、2015年北京市的主要措施

提高建筑节能与建材管理水平。建材使用管理立法“生根”,《北京市建材使用管理规定》被列为市政府立法计划政府规章调研项目,建材采购和供应信息申报、建材供应企业信用管理、建材使用信息公示等内容已纳入《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条例》。散装水泥示范项目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墙材科研技改项目有序推进,为进一步推进建筑节能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北京市建筑节能备案、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和散装水泥专项资金管理信息系统”在全市范围正式运行,不同部门之间实现信息共享,业务办理进度实现申报者自助查询。新建北京市建筑材料供应单位产品质量诚信评价系统和建筑垃圾再生产品使用管理系统,升级改造建筑节能设计审查和专项验收备案系统,完善建材供应企业市场行为信用评价系统,将新型墙材专项基金、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征收和返退申请业务纳入全市行政审批事项目录管理系统,使“一站式”行政审批机制更加健全。

大力开展公共建筑能耗限额管理。根据《北京市公共建筑能耗限额和级差价格工作方案(试行)》、《北京市公共建筑电耗限额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将全市范围内单体建筑面积在3000平方米以上且公共建筑面积占比超过50%的13237栋公共建筑纳入能耗限额管理,管理覆盖面达到全市公共建筑总面积的70%以上。初步建立了反映北京市公共建筑逐月电耗特征的大数据平台,包括公共建筑面积、类型、逐月能耗数据、分布特征,以及建筑权属、运行管理单位等相关信息。在此基础上,下发了电耗限额并完成第一次年度考核。

推进超低能耗建筑试点示范。为提出更适合北京地区的建筑节能目标,2015年北京市启动超低能耗建筑技术、标准研究与示范工作,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签订《推动超低能耗建筑发展的战略合作协议》,开展《超低能耗建筑标准体系》研究,启动超低能耗建筑工程示范并实施财政资金奖励政策。积极开展人员培训及技术服务,预计2018年底前组织实施30万平方米的超低能耗示范工程。

完善绿色建筑标准体系。发布实施新修订的《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新制定的《绿色建筑工程施工验收规范》,为推动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发展更好地发挥规范和引导作用。创新绿色建筑标准在工程建设管理中的落实机制,有效整合绿色建筑标准在现有工程管理体系中的实施途径,通过标准引领确保绿色建筑项目实施质量和水平。启动《北京市绿色建筑工程计价依据——预算定额》编制工作,该定额完善了建筑产业化相关内容,涵盖绿色建筑、节能保温、装配式建筑等工程项目内容,将为绿色建筑工程的建设提供计价依据。

推进住宅产业化加快发展。新建保障性住房全面“实施绿色建筑行动和产业化建设”,实现保障性住房全装修成品交房全覆盖。开展保障性住房“规划设计方案及产业化实施方案”评审。修订《北京市产业化住宅部品评审细则》,开展“产业化住宅部品认证产品目录”评审工作。发布《公共租赁住房内装设计模数协调标准》、《住宅全装修设计标准》、《装配式框架及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规程》,进一步完善住宅产业化相关标准。

继续加强国际科技协作。继续深入实施全球环境基金(GEF)五期“中国城市规模的建筑节能和可再生能源应用”赠款项目,通过国际交流合作,积极推广国内外先进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推动北京和其它国际先进城市间的项目协作、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推动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政策、标准、技术研究成果转化实施,推进试点项目取得实质成效,以国际化的视野促进北京市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水平达到更高的国际水准。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质检总局公布2016年建筑防水卷材物理性能检验比对情况
为提高建筑防水卷材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加大事中、事后监管力度,提高各实验室的检验水平,质检总局产品质量监督司开展了建筑防水卷材物理性能检验比对工作。7月11日,质检总局发布《关于2016年建筑防水卷材物理性能检验比对情况的通报》。

0评论2017-08-171515

2016年临沂完成3个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项目通过市级验收
从临沂市住建局获悉,近日,临沂市2016年度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项目顺利通过市级验收。大众网记者获悉,2016年,临沂市共完成3个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项目,面积22.83万平方米。

0评论2017-07-177203

辽宁省质监局发布2016年度全省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情况
据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官网2017年4月28日消息,该局2016年紧紧围绕辽宁新一轮全面振兴这个大局,紧扣质量品牌提升这条主线,充分发挥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监管职能,开展了五大类产品质量省级监督抽查工作。共组织对2931家企业生产的85种3631批次产品开展了省级监督抽查工作,有2734家企业生产的3427批次产品合格,抽样合格率为94.4%。

0评论2017-05-031937

卧牛山公司荣获朗绿建筑科技“2016年度优秀合作伙伴”
4月18日上午,朗绿建筑科技—卧牛山技术交流活动在浙江长兴朗诗绿色建筑研发基地举行,会上,朗绿建筑科技授予卧牛山公司“2016年度优秀合作伙伴”荣誉称号。

0评论2017-04-273606

2016-2017年长兴县烧结砖产能压减4.46亿块标砖
根据省市有关供给侧改革去产能工作要求,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新墙办不断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化解严重过剩产能工作力度,全力做好淘汰粘土砖瓦窑和烧结砖企业转产工作,2016年淘汰粘土砖瓦窑5座,压减产能1.8亿块标砖,烧结砖新墙材企业转产,压减产能2亿块标砖;2017年计划淘汰粘土砖瓦窑2座,压减产能0.66亿块标砖。

0评论2017-04-131681

2016西部国际屋面及建筑防水技术展览会在重庆展览馆开幕
日前,2016西部国际屋面及建筑防水技术展览会在重庆展览馆开幕。据悉,这是首届西部防水展,由重庆市建筑防水行业协会联合四川省建筑防水分会、云南省防水防腐保温行业协会、湖北省建筑防水协会、陕西省建筑防水协会、内蒙古建筑防水保温行业协会、宁夏建筑防水协会、青海省建筑防水行业协会主办。

0评论2017-03-242219

商丘市开展2016年度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实施情况专项检查
根据《商丘市2016年建设科技暨建筑节能工作要点》和年度工作安排,为全面掌握全市2016年度建筑节能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和绿色建筑发展情况,2017年2月13日至2月24日,住建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志勇带领科技科、设计科、质检站对我市规划区内及各县区在建工程项目进行了专项检查。

0评论2017-03-084030

2016-2017年长兴县烧结砖产能压减4.46亿
根据省市有关供给侧改革去产能工作要求,长兴县新墙办不断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化解严重过剩产能工作力度,全力做好淘汰粘土砖瓦窑和烧结砖企业转产工作,2016年淘汰粘土砖瓦窑5座,压减产能1.8亿块标砖,烧结砖新墙材企业转产,压减产能2亿块标砖;2017年计划淘汰粘土砖瓦窑2座,压减产能0.66亿块标砖。

0评论2017-03-021666

遂宁安居区2016年度节能减排降碳成效明显
2月23日,遂宁市节能减排办公室组成目标考核组,前来安居对2016年度节能减排降碳工作进行了考核。副区长曾勇向考核组作了情况介绍。

0评论2017-02-271698

2016年建材行业运行情况及2017年行业发展预判
2016年建材行业经济运行总体处于中低位运行区间,全年呈现“前抑后稳”的运行态势,下半年开始趋于稳定并呈现向好。初步判断,全年建材行业经济运行处于2015年以来下行周期的“谷底”波动阶段。但由于外部运行环境仍未有根本好转,面临的压力依然较大,行业“稳增长”基础仍较脆弱。

0评论2017-02-271993

 
网站也是有底线的